辽阳市第二中学创建于一九四九年秋,是一所环境优美,校风优良,历史悠久,受到社会广泛赞誉的学校。学校位于美丽的太子河畔,文圣路北段106号,校园面积三万三千平方米,教学楼建筑面积为六千零二十平方米。
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奋进、锐意改革、真抓实干、科学管理的领导班子;拥有一支业务、高效求实、勤于学习、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。学校现有三十四个教学班,2441名学生,138名教职员工。学校配有物理、化学、生物实验室、仪器室、准备室、电教室、图书室、阅读室、主控室、备课室、多媒体教室等教学配套科室。办学设施达到标准化。促进了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速度,形成了的教学环境,实现了高质量的教育成果,培育出了一批批高素质人才。
辽阳第二初级中学位于,辽阳第二初级中学做到办学理念新、师德高尚、作风过硬,研究能力、对策能力、理论概括能力强。教师队伍建设:重点是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,建设一支师德高尚、团结协作、艰苦奋斗、实施素质教育水平高、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。所获荣誉
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,坚持面向全体学生,大力推进素质教育,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。近五年学校被评为省“德育试点校”“学雷锋先进单位”“贯彻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先进学校”“实验教学先进学校”;市“示范校”“文明校”、“综合治理先进单位”“绿化先进学校”“德育工作先进单位”“先进党总支”等荣誉称号。
实现可持续发展的、社会满意的教育,是二中人不懈的的追求。我们认为,人的发展必须求得与自然、资源、环境的和谐发展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,教育学生增强环保意识,积极参加以和谐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和追求。总结过去,环境教育工作初见成效,展望明天,任重而道远。为了今天,也为了明天,更为了子孙后代,我们决心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去争创的学校,开创园林式、花园式学校的新天地。开展品德教育的情况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学校德育工作,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。市二中把“先成人、再成才”作为育人的前提和基础,确立了“全面育人、展示个性、协调发展、分类推进”的工作思路,开辟了管理育人、环境育人、服务育人的新天地。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。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环境建设,学校把教育环境建设当做是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资源,以此来教育学生,感染学生。学校规定,图书馆、阅览室等每周向学生开放一次,让学生开阔视野,吸取知识营养。一楼正厅的巨幅山水画赫然入目的是:“学校无小事、事事有教育、教师无小节、处处是楷模”,目的是让师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,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,并约束师生的语言与行为。学校的宣传板报板面设计新颖、形式多样、集先进性、知识性、趣味性、可读性于一体,对引导学生接受先进文化营养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。而校园环境更是美不胜收。瞧,校园里繁花锦簇,山水相映,景观别致,给人以美感,鼓舞师生积极向上。冷眼凝眉之际不难看出这所学校的圣洁与高雅,无疑是学习、修身、净化心灵的好去处。尽管学校经费匮乏,但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仍然舍得投资,以较大的手笔因地制宜构建具有二中特色的育人景观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。该校以《中学生守则》、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》为准则,强化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。首先是树立“平等待人、展示个性”的思想和育人理念。教师必须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对学生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以平等、公平、友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,学生有了缺点毛病,甚至违犯校纪校规,也不可体罚、呵斥,更不许打骂。对学困生,学校要求教师首先要摆正态度,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他们。其次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,强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是班级的管理者和实施者,做到事事有人管,时时有人管,使学生在校8小时内,时时都在教师的管理之中。其三是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,以自洁、自理为目标,把良好的行为习惯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。使学生干部真正成为老师的参谋与助手,在日常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以及表率的作用。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。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。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是育人的关键。因此,该校把培养学生的自尊心、自信心、自制力、独立性、竞争意识看做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组成部分。学校把“先成人、再成才”作为育人的前提和基础,把全面发展、立志成才作为教育的主线,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,善当伯乐,发现千里马。并教育学生认识到成才立业千条路。学校注意到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业上是学困生,却在体育、歌咏、绘画等方面情有独钟,表现出不凡的才能,作为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,让其在特长上有所发展,有所创新。学校还在尊重人格,以人为本方面大作文章,提倡安全教育,关爱生命。并通过“安全与我同行”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,把学生身边小事如交通安全等提升为理性认识,演绎成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,展示给学生,使其从中受到启发,从而积极有效地培养他们的素质。展望明天在各级政府领导和教育局领导的关怀下,为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,全校师生正努力实践“团结、勤奋、求实、创新”的校训,学习省内外的先进办学经验,结合自己的特点,加强规范化、制度化建设,强化学校内部各项管理,充分体现